【乘马射虎的典故】“乘马射虎”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历史故事,常用来形容人在危急时刻勇猛无畏、临危不惧的精神。该典故最早见于《后汉书·马援传》,讲述了东汉名将马援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的事迹,后人以此为典,借以赞美那些在困境中依然敢于迎难而上的英雄人物。
一、典故来源
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马援是东汉初年的著名将领,曾随光武帝刘秀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他在一次出征中,面对敌军的猛烈进攻,毫不退缩,骑着战马,亲自率军冲锋,甚至在战斗中射杀敌方猛虎,鼓舞了士气,最终取得胜利。
此事件被后人传颂,逐渐演变为“乘马射虎”的典故,象征着勇敢、果断与担当。
二、典故含义
“乘马射虎”字面意思是“骑马射杀老虎”,但其深层含义是指:在面对强大敌人或危险境地时,能够挺身而出、奋勇向前的行为。它强调的是一种临危不惧、敢于挑战的精神风貌。
三、使用场景
使用场景 | 描述 |
表扬勇气 | 用于赞扬他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出的勇敢精神 |
鼓舞士气 | 在团队或集体中激励成员积极面对挑战 |
历史评价 | 用于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中的英勇表现 |
文学创作 | 常见于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中,塑造英雄形象 |
四、相关人物及事件
人物 | 事件 | 出处 |
马援 | 乘马射虎,勇猛作战 | 《后汉书·马援传》 |
刘秀 | 与马援并肩作战 | 《后汉书》 |
其他将领 | 如李广、霍去病等也有类似英勇事迹 | 《史记》《汉书》 |
五、现代引申意义
在现代社会,“乘马射虎”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依然选择迎难而上、不退缩的态度。这种精神在创业、科研、体育等领域都有广泛体现。
总结
“乘马射虎”的典故源自东汉名将马援的英勇事迹,象征着在危机中勇往直前、敢于挑战的精神。它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代也常被用来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定和勇敢。通过这一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推崇的英雄主义精神。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典故名称 | 乘马射虎 |
出处 | 《后汉书·马援传》 |
含义 | 勇敢、果断、临危不惧 |
使用场景 | 表扬勇气、鼓舞士气、历史评价、文学创作 |
相关人物 | 马援、刘秀等 |
现代意义 | 鼓励面对困难时保持勇气和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