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笔如有神的意思介绍】“下笔如有神”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写作或绘画时文思敏捷、技艺高超,仿佛有神灵相助。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对作者才华的赞美,也表达了对其作品质量的高度认可。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下笔如有神 |
| 拼音 | xià bǐ rú yǒu shén |
| 出处 | 该成语源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干惟画肉不画骨,迟疑不肯作,下笔如有神。” |
| 含义 | 形容写作或绘画时才思敏捷、技艺高超,仿佛有神灵相助,作品生动传神。 |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作家、画家等艺术创作者的才华和作品水平。 |
| 近义词 | 文采斐然、妙笔生花、笔走龙蛇 |
| 反义词 | 词不达意、言之无物、笔拙如牛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下笔如有神”最早出现在杜甫的诗中,用来形容画家韩干的画技高超,落笔即成佳作。后来,这一成语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创作领域,用来形容文人墨客写作时的灵感充沛、文笔流畅。
在古代,人们认为只有天赋异禀、学识渊博的人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因此,这个成语也常常被用来鼓励后人勤于学习、积累知识,以期达到更高的艺术成就。
三、现代应用与意义
在当代,“下笔如有神”依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文学、艺术、新闻等领域。它不仅是对个人才华的肯定,也是对创作过程的一种诗意描述。
- 文学创作:用于称赞作家的文章富有感染力,语言生动,结构严谨。
- 艺术创作:用于形容画家、书法家等艺术家的作品富有神韵,令人赞叹。
- 教育领域:常用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四、总结
“下笔如有神”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对艺术创作高度赞扬的表达方式。它强调了灵感、才华与技巧的结合,是中华文化中对优秀创作的一种美好期待。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出处和现代应用,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也能在实际生活中更准确地运用它,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