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碧千里什么意思】“一碧千里”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广阔的绿色原野或水域,给人以辽阔、清新、宁静的视觉感受。这个词语多用于描写自然景色,尤其在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一碧千里 |
拼音 | yī bì qiān lǐ |
含义 | 形容广阔无边的绿色原野或水面,给人一种辽阔、空旷、清新的感觉。 |
出处 | 《草原》——老舍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自然风光,尤其是草原、湖泊等大面积的绿色景观。 |
近义词 | 一望无际、碧波万顷、绿意盎然 |
反义词 | 狭小逼仄、荒芜贫瘠 |
二、词语来源与背景
“一碧千里”最早出现在现代作家老舍的作品《草原》中,用来描绘内蒙古草原的壮丽景象。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句话生动地展现了草原的辽阔与美丽,也奠定了“一碧千里”这一成语的文学基础。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写草原 | 草原一碧千里,风吹草低见牛羊。 |
描写湖面 | 湖水清澈如镜,一碧千里,令人心旷神怡。 |
文学创作 | 他笔下的山川一碧千里,仿佛一幅水墨画卷。 |
四、词语的意境与情感色彩
“一碧千里”不仅是一个描述性的词语,更承载着一种情感和意境。它传达出一种开阔、自由、宁静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在现代生活中,这种词语常被用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
五、总结
“一碧千里”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用于形容广阔无垠的绿色景观。它源于老舍的《草原》,并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通过这个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辽阔与美丽,也能体会到中华语言文化的深厚底蕴。
原创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