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语蛇行的意思和造句】“膝语蛇行”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跪在地上,像蛇一样爬行,表示极度的恭敬、畏惧或屈辱。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臣子对君主、下属对上级的极端服从态度,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膝语蛇行 |
拼音 | xī yǔ shé xíng |
含义 | 原指跪地匍匐前行,比喻极度恭敬或屈服于他人,常含贬义。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瞋目而叱之,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项王曰:‘壮士!——再拜奉将军。’……”(虽未直接出现“膝语蛇行”,但有类似描写) |
二、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唯唯诺诺、俯首帖耳、卑躬屈膝 |
反义词 | 高傲自大、桀骜不驯、据理力争 |
三、造句示例
句子 | 说明 |
他在上司面前总是膝语蛇行,生怕得罪了对方。 | 表达对上司的极度顺从和畏惧。 |
古代臣子在皇帝面前,常常膝语蛇行,不敢直视。 | 描述古代礼仪中的极端恭敬行为。 |
他虽然内心不服,却不得不膝语蛇行,以保全自己。 | 表现无奈下的妥协与忍让。 |
在那个时代,百姓对官府的态度就是膝语蛇行。 | 体现社会等级制度下的压迫关系。 |
四、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 适用场景:可用于文学作品、历史分析、社会评论等场合,表达对权力的敬畏或对屈辱行为的批判。
- 注意事项:该成语带有较强的贬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在正式场合滥用,以免造成误解或冒犯。
通过以上总结,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膝语蛇行”的含义及其在现代语言中的应用方式。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能够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文化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