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原文】一、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诗人戴望舒于1942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作品以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深沉的民族情感为核心,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深情与对侵略者的愤恨。全诗通过“残损的手掌”这一意象,象征着在战火中受到摧残的国土和人民,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
诗歌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描绘,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寄托。全诗分为多个段落,每一段都围绕“手掌”展开,从触觉到视觉,从现实到回忆,层层递进,情感真挚动人。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我用残损的手掌 |
作者 | 戴望舒 |
创作时间 | 1942年 |
体裁 | 现代诗 |
主题思想 | 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对侵略者的痛恨,体现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
主要意象 | “残损的手掌”、“土地”、“春天”、“苦难”等 |
情感基调 | 悲壮、深沉、坚定、希望 |
结构特点 | 分段描写,由触觉到视觉,层层递进,情感逐渐升华 |
语言风格 | 凝练含蓄,富有象征意味,具有强烈的画面感 |
历史背景 | 抗日战争时期,国家处于动荡与苦难之中 |
艺术特色 | 意象新颖,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
影响与评价 | 被视为抗战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之一,被誉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
三、结语
《我用残损的手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让读者感受到在逆境中依然不屈不挠的力量,也提醒我们珍惜和平、铭记历史。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思想内涵,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