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唐文秀全文】一、
《端午》是唐代诗人唐文秀创作的一首描写端午节风俗和情感的诗作。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端午节传统习俗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节日氛围的赞美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
该诗以“端午”为题,围绕端午节的习俗展开,如龙舟竞渡、粽叶飘香、艾草驱邪等,展现了浓厚的节日气氛。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原文及解析
原文:
> 端午
> 唐·唐文秀
>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译文:
端午节的由来是谁说的呢?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
可笑那楚江空荡荡地流淌着,却无法洗净忠臣屈原的冤屈。
解析:
1. 首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诗人首先提出疑问,端午节的起源是谁确定的?接着指出,自古以来人们都说是为纪念屈原。这既点明了端午节的传统来源,也暗示了诗人对历史传说的思考。
2. 次句“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这一句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屈原遭遇的同情与不平。楚江虽然浩荡,但终究无法洗清屈原的冤屈,暗含对现实社会不公的讽刺。
三、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端午 |
作者 | 唐文秀(唐代) |
体裁 | 七言绝句 |
题材 | 纪念性诗歌、怀古抒情 |
创作背景 |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反映端午节习俗与历史典故 |
主旨 | 表达对屈原的怀念与对历史不公的感慨 |
诗句分析 | 1. “节分端午自谁言”——质疑端午起源; 2. “万古传闻为屈原”——指出传统说法; 3. “堪笑楚江空渺渺”——感叹江水无能; 4. “不能洗得直臣冤”——表达对忠臣的同情 |
语言风格 | 简洁凝练,富有哲理意味 |
四、结语
《端午》一诗虽短,却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记录了端午节的起源,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端午节的文化魅力,也能体会到古人对正义与忠诚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