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靡是什么意思】“荼靡”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是一种植物的名字,也常被用来象征事物的衰败或极致的状态。以下是对“荼靡”的详细解释。
一、
“荼靡”原指一种花名,又称“酴醾”,是蔷薇科植物,花白色或淡黄色,香气浓郁。在古诗词中,“荼靡”常被用来比喻春末夏初时节,百花凋零后的景象,象征着繁华将尽、事物走向终结的状态。此外,“荼靡”还被引申为一种极致的美与哀愁,常出现在描写爱情、人生感慨的文学作品中。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荼靡 |
拼音 | tú mí |
词性 | 名词/形容词 |
原意 | 一种花的名字,即“酴醾”,属蔷薇科植物 |
花色 | 白色或淡黄色 |
花香 | 浓郁 |
文学意义 | 1. 表示春末夏初,百花凋零 2. 象征事物的衰败或终结 3. 引申为极致的美与哀愁 |
常见出处 | 古诗词如《红楼梦》、李清照等作品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文艺作品中,表达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伤 |
与其他词的区别 | 与“凋谢”、“枯萎”不同,更强调美感与情绪的结合 |
三、结语
“荼靡”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古人对生命、时间与美的深刻感悟。在现代语境中,它依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用来表达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事物的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