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庵下桃花仙》是明代著名诗人唐寅(即唐伯虎)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绘了诗人隐居桃花庵、与自然为伴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唐寅洒脱不羁的性格和超然物外的情怀。
一、
《桃花庵下桃花仙》通过描绘桃花庵下的自然风光与诗人自身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世俗功名的不屑。诗中“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开篇点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接着通过对“酒”、“诗”、“琴”等意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方式。最后以“我也不登天子堂,我也不羡神仙官”收尾,强调了诗人不愿追求权贵、只愿享受自然之乐的态度。
二、核心内容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作品名称 | 《桃花庵下桃花仙》 |
作者 | 唐寅(唐伯虎) |
朝代 | 明代 |
体裁 | 七言古诗 |
创作背景 | 唐寅晚年隐居苏州桃花坞,生活清贫但心境豁达,借诗抒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主旨思想 | 表达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追求自然、自由、闲适的生活态度 |
诗歌风格 | 简洁明快,意境悠远,语言通俗易懂,富有哲理 |
代表诗句 |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我也不登天子堂,我也不羡神仙官。” |
艺术特色 | 用自然景物烘托情感,借景抒情,语言朴实却富有韵味 |
历史评价 | 被视为唐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反映了其人生观与价值观 |
三、结语
《桃花庵下桃花仙》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更是一首表达人生志趣与精神追求的作品。它体现了唐寅在仕途失意后,选择归隐山林、寄情山水的心境,也反映出他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文人墨客心中的一曲心灵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