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态复萌的典故是什么】“故态复萌”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意思是旧有的坏习惯、旧的作风又重新表现出来。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改变或克制后,又回到了以前的不良状态。
一、成语出处与背景
“故态复萌”最早出自《左传》中的一段记载,但现代人更常引用的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故事。不过,真正让这个成语广泛流传的,是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在其笔记体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中提到的一个典故。
该典故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张三”的人,原本是个贪官污吏,后来因罪被贬,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省和悔改,表面上变得正直廉洁。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他内心的贪念再次被激发,最终又恢复了原来的恶习,被人讥讽为“故态复萌”。
二、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故态复萌 |
拼音 | gù tài fù méng |
出处 | 《阅微草堂笔记》(清代) |
含义 | 旧有的坏习惯或不良行为再次出现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或描述某人回到过去的不良状态 |
近义词 | 重蹈覆辙、旧病复发 |
反义词 | 改过自新、痛改前非 |
三、使用场景举例
1. 个人层面:一个人虽然戒掉了抽烟的习惯,但因为压力大,又开始抽起了烟。
2. 社会层面:一个企业曾经整顿过管理,但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又出现了腐败现象。
3. 历史事件:某些国家在经历改革后,又回到了旧制度的弊端中。
四、结语
“故态复萌”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对人性的一种深刻观察。它提醒我们,改变并非一蹴而就,坚持才是关键。无论是在个人成长还是社会发展中,都需要不断自我反省和努力,才能避免“故态复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