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字怎么读】“俎”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常出现在古文或特定语境中。对于不熟悉该字的人来说,可能会对其读音和含义感到困惑。本文将对“俎”字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相关信息。
一、
“俎”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古代文献中常出现,尤其与祭祀、烹饪等场景有关。它的基本含义是古代祭祀时用来盛放祭品的礼器,类似于“案”或“盘”。此外,“俎”也常用于表示切肉的砧板,如“刀俎之间”。
从读音来看,“俎”只有一个读音,即 zǔ,第三声。在书写上,它由“月”和“且”组成,结构为左右结构。
虽然“俎”字使用频率不高,但在一些成语、诗词或历史典故中仍可见其身影。例如“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就是出自《史记》,形象地表达了弱者被强者操控的局面。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汉字 | 俎 |
拼音 | zǔ |
声调 | 第三声 |
部首 | 月(左) |
结构 | 左右结构 |
本义 | 古代祭祀用的礼器;切肉的砧板 |
引申义 | 表示受人摆布的处境 |
出处 | 《史记》、古文文献 |
使用频率 | 较低,多见于书面语 |
常见词语 | 刀俎之间、俎豆之礼 |
三、结语
“俎”字虽不常见,但了解其读音和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和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查阅字典或相关资料来加深对这类生僻字的认识。如果你在阅读中遇到类似字词,不妨多加留意,这不仅能提升语言能力,还能丰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