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出自清代龚自珍之手,出自其作品《己亥杂诗》之一。这首诗以豪迈的气概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一生致力于改革社会弊端,提倡经世致用,主张振兴学术,反对空谈心性。他的诗歌以思想深刻、风格独特著称,被誉为“晚清第一才子”。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年)所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计315首。这些诗篇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历史、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无论在哪里牺牲,只要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都是值得敬仰的。这种不拘泥于形式的精神追求,体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爱国主义情怀。
龚自珍的这首诗不仅表现了个人的抱负与理想,更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鼓励人们勇敢地面对困难与挑战,在逆境中寻找希望,在平凡中创造伟大。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年代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己亥杂诗》中的这一名句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繁荣昌盛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