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善去恶是格物什么意思(为善去恶是格物)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为善去恶是格物什么意思,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我对心学,还没有完整的看完过一本著作,不过,倒是常常思考这“心学四句教”,所以有点理解,但可能很主观。
2、正好写出来交流一下。
3、 前两句:王阳明说,心即理也,心学概念里的心,跟天理、客观规律是一体两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所以客观天理本身自然是无善无恶的。
4、 《传习录》里的很多行文,都能让人感觉到,意即欲也,人一动欲,有了主观的愿望,就会对本身无善无恶、客观自然的物质世界,产生善恶美丑的各种观念和评价,产生爱恨乃至哲学意义上所谓的矛盾。
5、所以说,人们意识中的善恶都是欲念运动的结果。
6、 前两句是世界观,那么后两句自然与方法论有关: 我对“良知”,仍有很多困惑,理解得也很模糊。
7、不过,后两句明显对应着心学中核心的方法论,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
8、 【格物】中的‘格’,是‘正’的意思,格物就是“正物”。
9、良知已经告诉你是非善恶了,这是“知”,真知还要真行,所以还要拿这个“知”,去为善去恶,按着这个善恶标准在现实的生活中去“正物”,尽力让世上的各种事情,内合人心,外遵天理。
10、这整个过程,可以用“致良知”三个字高度概括。
11、 心学这四句教,对应着《大学》中的 “诚意、正心、格物、致知" 四个条目。
12、 你说的,格物就是探究事物的本质,这其实是朱熹对《大学》的解释,王阳明心学的建立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朱熹的颠覆过程,主要就体现在对儒家传统经典,特别是《大学》的解释上。
13、心学还有一本经典叫《大学问》,讲心学对大学的理解,我也还没时间看。
14、有一个小故事很典型,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对“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理解:。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 01-03
- 01-03
- 01-03
- 01-03
- 01-03
- 01-03
- 01-03
- 01-03
最新文章
- 01-03
- 01-03
- 01-03
- 01-03
- 01-03
- 01-03
- 01-03
- 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