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的为是什么意思(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的)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的为是什么意思,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的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这里的“得”[dé],是“能够”的意思。
2、此句话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这怎么能称为大丈夫呢”。
3、原文如下。
4、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5、”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8、”【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9、”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
10、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11、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12、”“得”[dé],在文言文中,可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
13、作名词:心得;收获。
14、如《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15、”指往往有收获。
16、作动词:获得;得到;取得。
17、与“失”相对。
18、如《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19、”指得到就能生存,得不到就死。
20、2、贪求;贪得。
21、如《论语·季氏》:“戒之在得。
22、”指不能贪占便宜。
23、3、领会;理解。
24、如《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25、”指能领会他的意思(狙是古书上的一种猴子)4、实现;达到。
26、如《谏太宗十思疏》:“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27、”指实现志向。
28、5、能;能够。
29、如《垓下之战》:“项王自度不得脱。
30、”指不能够逃掉。
31、作形容词:得意;满足。
32、如《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33、”2、合适;恰当。
34、如《六国论》:“此言得之。
35、”作副词:应该;应当;必须。
36、如《鸿六宴》:“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37、”作助词:表示完成或补充说明结果。
38、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39、”另:同“德”。
40、恩惠;感恩。
41、如《孟子·告子上》:“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42、”指认识的穷人会感激我吗。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 01-03
- 01-03
- 01-03
- 01-03
- 01-03
- 01-03
- 01-03
- 01-03
最新文章
- 01-03
- 01-03
- 01-03
- 01-03
- 01-03
- 01-03
- 01-03
- 01-03